
欧洲的化工行业持续面临艰难的市场动态,以及充满挑战的成本和需求环境。
2025年7月7日,陶氏化学宣布关闭其位于欧洲的三处上游生产设施:
陶氏在此时宣布采取行动,关闭这三处生产设施,剥离其在欧洲地区投资组合中成本较高、能源密集的部分,是为了更合理地调整公司在欧洲资产的利用效率,减少商品销售风险,从而提升公司的营运EBITDA利润表现。陶氏公司预计到2027年底,将达到约2亿美元的EBITDA利润提升目标的50%,并于2029年全面实现目标。
资产/行动 |
预计关闭时间 |
实施时间 |
现金支出 (百万美元) |
满负荷时营运EBITDA提升 (百万美元) |
|
年均资本支出节省 (百万美元) |
P&SP: 伯伦裂解装置 |
2027年第四季度 |
2027 - 2029 |
$130 |
$60 |
|
$20 |
II&I: 施科保氯碱乙烯基(CAV) |
2027年第四季度 |
2026 - 2029 |
$80 |
$10 |
|
$15 |
PM&C: 巴里硅氧烷工厂 |
2026年年中 |
2026 - 2029 |
$180 |
$90 |
|
$20 |
企业和其它行动 |
2026 - 2028 |
2026 - 2028 |
$120 |
$40 |
|
$5 |
总计 |
|
|
~$500 |
~$200 |
|
~$60 |
值得注意的是,在此之前的2024年,陶氏化学曾宣布,计划在2025年底前关闭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的55万吨环氧丙烷PO装置。据陶氏公司首席财务官透露,在过去四年,全球环氧丙烷产能规模增长了50%,导致装置开工率持续走低,市场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关闭该装置是陶氏化学优化成本和供应状况策略的一部分。即便如此,目前陶氏化学仍是全球最大的PO生产厂家。
LyondellBasell 与 Covestro:位于荷兰鹿特丹的 PO11 联合装置将于2025年10 月永久关闭,原因是全球产能过剩及欧洲运营成本高企。
除了陶氏,位于欧洲地区的其他主要化工企业也有一系列的关停计划:
LyondellBasell 与 Covestro:计划将于2025年10 月永久关闭位于荷兰鹿特丹的PO11联合装置,原因是全球产能过剩及欧洲运营成本高企。
英力士:在2025年6月17日宣布永久关停位于德国格拉德贝克的苯酚和丙酮工厂,这主要是由于下游产业链外迁而导致的本土市场需求萎缩。
近几年来,欧洲化工产业持续经历结构性挑战,2023年,欧洲化学品产能利用率在75%(Cefic预测在2028年之前,这一数字将维持在74%-76%)。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紧急呼吁制定"工业竞争力协议",要求保障能源价格国际竞争力,削减过度环境合规成本以及出台创新投资激励政策以遏止资本外流。
结构性产能过剩与本土产业链断裂双重挤压下,欧洲化工生存根基动摇。唯有通过工业竞争力协议重构能源、监管与创新框架,方能维系产业存续与转型动能。